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3 >

新生猪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纹状体基本病理特点及多巴胺能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 张妍芬 [1,2] ; 王晓明 [1] ; 郭启勇 [1]

摘要:目的 观察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和谷氨酸的变化,初步探讨纹状体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新生猪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通过磁共振波谱(MRS)检测纹状体损伤时谷氨酸的代谢变化,以及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纹状体损伤时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的改变,并进一步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缺氧缺血后纹状体D2受体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始终在减少,其减少的区域恰好与基底节损伤区域一致,减少的程度也与基底节损伤程度相平行;神经元DAT阳性表达先增加后减少,缺氧缺血后12 h表达最强;Glx/Cr比值在缺氧缺血后早期增加并与DAT改变呈正相关(r=0.77)。结论 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系统参与了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纹状体损伤,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关键字: 多巴胺转运蛋白 多巴胺受体 谷氨酸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猪


上一篇:不同时期鼠肝硬化结节MR观察与病理对照
下一篇:Bolus造影技术在急性下肢动脉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