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正常前列腺纤维束的初步研究
作者: 夏国金 [1] ; 龚洪翰 [1] ; 曾献军 [1] ; 姜建 [1] ; 何玉麟 [1] ; 胡珍珍 [2]
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对正常前列腺纤维束空间结构显示的能力,并评估观察测量正常前列腺的外周带及中央叶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方法11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为30岁(年龄范围25~44岁),既往无前列腺疾病史。采用3.0TMR扫描仪,6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行轴位T2WI加脂肪抑制扫描及轴位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扫描,在Neuro3D软件中用“种子法”进行前列腺纤维束追踪,评估其价值,“感兴趣区(regionsofinterest,ROD法”测量外周带及中央区FA值及ADC值,评估其差异性。结果DTT能很好显示正常前列腺纤维束走行、排列特点。在所有志愿者外周带及中央叶之间FA值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央叶ADC平均值(1.032±0.132)×10^-3mm2/s显著低于外周带ADC平均值(1.505±0.187)×10^-3mm2/s(P〈0.01),外周带FA平均值0.1626±0.0227显著低于中央叶FA平均值0.2385±0.0432(P〈0.01)。结论DTT能较好显示正常前列腺纤维束(平滑肌及弹性纤维)的空间结构特点,FA值及ADC值的高低可反映前列腺细微组织结构差异,提示DTT及DT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方面将可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关键字: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
上一篇: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用量对冠状静脉窦的影响
下一篇:3DTOFMRA分段采集技术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