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1 >

急性脑梗死性皮质脊髓束受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临床初步应用

作者: 徐青青 [1] ; 周俊山 [2] ; 孙军 [1] ; 毛存南 [1] ; 薛海林 [1] ; 杨眉 [1] ; 刘林栋 [1] ; 殷信道 [1] ; 张颖冬 [2]

摘要: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评价急性脑梗死致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CST)受损的程度,分析大脑脚CST投射区DTI参数值与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探讨DTI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h内行3.0TMR常规及DTI检查,并后处理DTI原始图像,显示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sotropy,FA)图、彩色编码各向异性分数图(color-codedfractionalanisotro—PYmaps,cFAmaps)以及弥散张量纤维示踪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分别测量患侧及对侧正常大脑脚CST投射区的DTI参数值,包括平均FA值、ADC值及特征值(11、A2及A3值)。依据DTT图患侧CST损伤程度分为A组(CST破坏组)和B组(CST未破坏组)。比较患侧及对侧大脑脚CST投射区的DTI参数值的差异性;分析患侧大脑脚DTI参数值与入院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患侧大脑脚区的FA值较对侧区明显降低(t=-4.065,P〈0.01);患侧大脑脚区的x2、x3值较对侧区增高(t=2.555,P=0.014;t=3.039,P=0.004)。A组患侧大脑脚FA值较B组明显降低(z=-2.805,P(O.01)。A组患侧大脑脚FA值与人院NIHSS、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858,P=0.001;r=-O.752,P=O.012)。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中,DTI成像能够直接显示CST投射结构的完整性,其参数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定量评估CST微细结构变化和临床神经功能改变。


关键字: 脑梗死 弥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上一篇:128层螺旋CT低剂量全脑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体素分析的ALS患者全脑白质与灰质MR弥散张量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