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3 >

MRI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颅咽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 唐兴 [1] ; 印弘 [1] ; 张斌 [1] ; 康晓伟 [1] ; 张静静 [2] ; 刘先平 [1] ; 魏光全 [1]

摘要:目的 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及颅咽管瘤的CT和MR影像表现特点, 提高鞍区PA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鞍区PA及21例颅咽管瘤的MRI与CT表现、病理及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部位、大小、钙化、出血、脑积水、构成成分及信号特征。结果 鞍区PA含实性成分者占8/9,颅咽管瘤含囊性成分者占18/21,二者中位体积分别为78 cm3、27.5 cm3,钙化发生率分别1/4、16/19(P<0.05),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8、9/21(P<0.05);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增强扫描PA囊壁多呈不规则强化,而颅咽管瘤囊壁多规整,囊液信号多样。结论 2组肿瘤的发病年龄、大小、钙化及脑积水发生率、囊性成分信号特点、囊壁强化方式等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关键字: 鞍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颅咽管瘤 磁共振成像


上一篇:本刊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下一篇: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后脂滴进入颅内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