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2 > 10 >

髋臼发育不良程度与髋周骨囊变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 邓金龙 ; 孙西河 ; 郭新全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hulardysplasia,AD)的程度与髋周骨囊变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囊变发生,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4例(63髋)确诊为AD的骨盆前后位X线片。根据有无髋周(股骨头和/或髋臼)囊变将其分为2组:囊变组和无囊变组。分别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index,AI)、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髋关节上间隙和颈干角。对比分析2组测量值,并从受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囊变原因。结果63髋中共30髋(47.6%)出现髋周囊变。囊变组与无囊变组Al分别为(34.47±5.10)%和(44.65±4.18)%;Sharp角分别为(45.80±4.71)°和(45.18±3.44)°;CE角分别为(12.38±8.95)°和(18.06±4.68)°;髋关节上间隙分别为(2.90±2.53)mm和(4.90±0.86)mm;颈干角分别为(153.96±9.67)°和(144.69±8.26)°。2组数据除Sharp角无差异外(P〉0.05),其余数据均存在差异(P〈O.05)。结论髋臼发育程度越差、关节解剖结构破坏越严重的病例,髋关节所受生物应力越大,髋周越容易出现囊变,应及早治疗。


关键字: 髋关节 髋臼发育不良 囊变 X线摄影


上一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
下一篇: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与MRI诊断